小明望着窗外的雨,桌上摊开一张他自制的地图,名为永久局域。那不是现实的地理地点,而是被时间写满细线的纸卷,边缘微热,像有人在暗处呼吸。格子之间透出微蓝的光,仿佛心跳落在纸页上。
他轻滑过网格,像翻阅岁月的薄皮。脚步没有回声,只有光点沿边界滑动。自称旅人,没携带同行者,只有时钟的滴答把他推向一个个节点。停留之处,如暂时的居所,墙上贴着从未被人记下的名字。
节点里浮现过去的影子,有笑意也有阴影。时间像潮水,在格子间退潮再上来。某个角落,他看见童年的书包在半透明的光里微微颤动。那道光不是幻象,而是记忆的信号,提醒他别把自己完全拆解成数据。
一次折返让他看见自己童年的一页。光线从缝隙里射出,像灯塔的指引。他不再追逐远方的出口,而是在镜面般的格网上寻找内心的温度,学会把关注从外界转向自己的呼吸与想象。
途中遇到自称路碑的存在,像老钟表匠、也像会保养星尘的修女。他们的声音清脆,像金属碰撞的火花。没有送他归途,只有一个小小的指针,指向最柔软的记忆角落。小明把它握紧,感觉比任何地图都真实。

格子给出的规则并非一成不变:有的光温热,有的冰冷;有些格子可绕行,有些需放下执念才可进入。他让呼吸与格线同频,慢慢体会孤独并非空白,而是一种边界的美。
夜深时分,他懂得永久局域并非匆促的抵达,而是一场持续的练习。若把时间折叠成带缝的纸,他愿意把缝隙留给呼吸、留给未曾到达的风景。旅程仍在,名字尚未写完;唯一确定的是,路上的每一步都属于自己。